为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,持续提高广大师生的实践能力。本学期学校教育科研以“实”为抓手,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:1.学校文化的前瞻性设计;2.学校重点工作筹建;3.围绕新课程理念的课题落实;4.针对好教师标准的教师科研素养培养;5.促进教师发展的科研氛围营造;6.以项目为抓手的校本课程创建。
一、学校文化的前瞻性设计
教科室要以科学的思想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助力。
1.学校精神文化:调整学校文化建设架构。以新课程方案精神审视学校文化基础和发展规划,并以真实生动的形象呈现。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宏观建构:(1)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纲要架构;(2)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;(3)学校现有文化机制优化。
2.学校课程文化:改进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。用新课程理念分层分步指导课程实施,做到课程文化落地。分层包括对教师、家长、学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,更新传统的课程知识。分步包括从读、学、创三步入手:第一步,读课标提高认识,行政寒假阅读《新课堂“怎么办”》一书,分享会交流阅读经验,辨明深层含义。第二步,用课标提高行为,采取模仿、应用的方式,系统推进学历案教学设计,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。第三步,用课标创新教育,采用实践+反思的方法,形成创造性经验,反馈于课程标准。
3.学校物质文化: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。我校的办学目标是: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坚持五育并举,建设一所生动活泼的现代化乡村小学。教科室既需要设计好科室的文化,也需要和其他部门合作,丰富优化学校景观,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质。
二、学校重点工作筹建
教科室要有能力规划好学校的重点和难点工作,把它们变成学校特色和成果。
做好教学成果奖的筹备工作。“旨在提高学习力的三单设计和应用的研究”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课题,教科室需要做好课题成果的梳理和推广工作,同时提高研究质量,提升研究层次,使之成为学生“减负增效”的有力手段。
做好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工作。学校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,教科室需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资料积累工作,在丰富案例和实证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。
做好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建设项目的总结和申报工作。在做好区项目总结工作的同时,努力申报省市项目。学校需要早作准备,深挖目澜艺术和丝绸文化,从已有社团中精选项目,并进行文化提升和特色凝练,形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项目。
三、课题研究落实
课题研究落实要做到三方面:重实证、抓实效、能实践。
1.做好集团总课题的研究任务。“基础教育集团型学校再生机制的研究”被立项为苏州市“十四五”教育规划重点课题,和广大一线教师联系还不太紧密。学校计划在学科研究方面继续申报集体课题,解决老师们在新课改中的重难点问题。教科室要做好选题和申报工作。
2.做好区级课题的研究任务。学校现有24项第十届区级学年课题(今年结题),10项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标准2024年课题。需要加强六方面过程性管理:做好课题研究计划、总结、过程性记录(每月一次)、研究资料、研究成果、结题报告。严格遵循课题管理要求,其中研究人员变更须申报上级部门批准。下半年有区级双学年课题申报,学校需要早作准备。
3.做好课题和教学生活的紧密联系。教科研需要适度融合,继续推行“一堂课、一次微讲座、一场研讨”的课题进课堂活动。课题研究要明确做什么?取得了什么效果?能不能够继续推广?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。
四、教师科研素养培养
教师科研素养是教师“扎实学识”的一部分。
1.提升教师写作质量。继续抓好教师论文撰写活动,要求期初有规划,做好选题指南工作。组织成立“写作网络研讨小组”。把论文和平时工作结合起来,一边反思,一边实践,发挥写作的实际效能。确保教师在四大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得好成绩。
2.抓好教师读书活动。抓好读书和写作的结合活动,把读、写、思三者结合起来,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。读书要提炼出专业的方法,要读通、读透、读活。及时编撰《教师读书笔记》。
3.倡导具有新课程特质的教师形象。根据新课程实施原则,倡导教师掌握四项本领:理解学生能力、课程设计能力、教学实践能力、素养评价能力。
五、其他工作
做好教科文化的传承和规划工作。
1.优化信息环境。策划好“目澜讲堂”,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被发现、分享。本学期做好一年级新教材实践经验分享。优化校园网科研板块的建设,做好微信推介,向报刊杂志介绍科研经验。做好以往教科经验的整理工作,包括学校课题资料、校刊、专著、校史、年鉴。
2.在教育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等报道科研特色活动。
3.做好科研简报工作和《目澜教育》。做好每学期一期《目澜教育》编撰工作。简报每月一期,总结学校科研工作,做到内容充实,活动丰富。
任务分工:
娄小明:学校文化建设、学校特色建设、学校情报工作策划、教师发展、片教科研活动、学校重大教科活动、教科日常活动、教科工作考核
吴倩倩:学校集体课题研究、苏州市级课题结题、目澜讲堂、课题考核
田燕菲:教科微信发布、青年教师随笔评比、陶研会
徐琳劼:课题网络化管理,校刊一期
吴怡婷:教科月报(每月一期)
杨雯清:分管兴挢教科工作
教科每周工作安排
序号 | 周次 | 内容 | 负责领导 |
1 | 第一周 | 制订教科工作计划 制订目澜讲堂计划 学校读书活动展示、学期论文评比 | 娄小明 吴倩倩 吴倩倩 |
2 | 第二周 | 教科组研讨会 行政读书沙龙 学校教学成果奖规划 | 娄小明 娄小明 娄小明 |
3 | 第三周 | 教科协作组组建 陶研会活动方案 写作网络小组启动 | 娄小明 娄小明 娄小明 |
4 | 第四周 | 学校课程基地方案修改 | 娄小明 |
5 | 第五周 | 教科月报上送 青年教师随笔上报 | 吴怡婷 田燕菲 |
6 | 第六周 | 课题网络化检查通报 | 徐琳劼 |
7 | 第七周 | 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 | 吴倩倩 |
8 | 第八周 | 学校集体课题开题(预计) | 娄小明 |
9 | 第九周 | 课题研究汇报 | 娄小明 |
10 | 第十周 | 教科月报上送
| 吴怡婷 |
11 | 第十一周 | 课题网络化检查通报 | 徐琳劼 |
12 | 第十二周 | 《目澜教育》2025出刊 | 徐琳劼 |
13 | 第十三周 | 机动 |
|
14 | 第十四周 | 教科月报上送 | 吴怡婷 |
15 | 第十五周 | 月课题网络化检查通报 | 徐琳劼 |
16 | 第十六周 | 机动 |
|
17 | 第十七周 | 省级系列论文辅导启动 | 娄小明 |
18 | 第十八周 | 教科协作组年度成果交流会 | 娄小明、徐琳劼 |
19 | 第十九周 | 课题资料整理 | 娄小明 |
20 | 第二十周 | 期末论文评比 区第十届双学年课题结题工作 | 娄小明 吴倩倩 |
21 | 第二十一周 | 教科期末工作考核 教科期末工作总结 暑期读书活动 | 娄小明 吴倩倩 吴倩倩 |
盛泽小学教科室
2025.01.15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研读新课程 重构教学力——盛泽小学2024~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...